日前,河南省委、省政府印发《关于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意见》,擘画河南创新发展蓝图,明确河南阶段性发展目标任务,提出到2035年,河南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列,国家创新高地基本建成。其中,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,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,支持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发展,加快构建创新应用生态体系。
《意见》提出,到2023年,河南省在高水平创新平台搭建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、世界一流学科培育、世界前沿课题攻关、重大关键创新成果产出上实现重大突破,一流创新生态不断完善,国家创新高地建设加速推进。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,《意见》明确提出,河南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,加强高端芯片、操作系统、基础软件、核心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;将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、大型科研仪器双向奖补等方式,支持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、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发展,加快构建创新应用生态体系。
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,数字经济已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。不久前,国务院颁布的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亦提出,到2025年,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%。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关键的数据处理能力,被视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。超算中心强大的算力资源,作为支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、算力“底座”,是带动科技创新、产业升级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“高速引擎”。
国务院印发的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发展目标提出,到2025年,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%,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,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,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,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,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。
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是“十三五”期间国家在河南部署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,也是河南省首个国家级重大科研基础设施。自2020年底建成投入运行后,郑州中心依托强大的算力和存储资源,在促进河南科技创新、支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充分发挥了算力“底座”的作用。
自运行以来,郑州中心在科技创新方面,围绕河南省科技厅组织实施的首批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科技专项,启动实施了13个项目,先后与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、河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、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、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、郑州大学、信息工程大学、河南大学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、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、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联合组成多领域科研团队,持续助力联合单位开展遥感大数据、精准医学、生物育种、气象环保、环境治理、装备制造、黄河水沙模拟、大数据智能分析决策等方向的研究,郑州中心已经构建了涵盖系统硬件、系统软件、开发工具、应用软件、并行计算、移植优化、大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等能力的超算应用研发平台。
在支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方面,郑州中心紧紧围绕构建国产自主可控的超算应用生态为建设目标,形成了“1+N+N”超算应用生态建设模式,即围绕超算中心“1个”一体化公共算力资源及技术服务平台,打造“N个”超算应用领域服务,赋能“N个”产业生态智能化升级,重点围绕数字经济、社会管理、生物育种、环境治理、高端装备、人工智能、国土资源管理等方面开展超算应用生态建设。
截止目前,郑州中心先后与多家生态合作伙伴完成了校企实验室建设、领域生态战略合作、应用平台建设等工作,在人工智能、视频结构化、空天大数据、环境治理、国土资源、能源管网、精准医学、网络空间安全等方向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能力。郑州中心把握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方向,以国产自主可控的算力资源为“底座”,不断构建多领域、大平台、创新应用的服务能力,输出“超算+N”的服务模式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郑州中心将围绕国家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,深入贯彻落实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河南战略,实施提质增效扩容工程、开展科研和学科建设攀登工程、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工程等发展战略,围绕国产自主可控的算力平台,持续建设人才、生态、服务能力,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,发挥超级计算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放大、叠加、倍增作用,持续以科技创新助力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,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,助力数字化转型战略,为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,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科技力量。